鄭匡宇老師,我對他的認識只有「搭訕大師」這稱號,然而也只是聽過,學長告訴我的。今天的主持人是蕭瓊瑞教授,也是大師級的教授啊!而另外學生代表與學生來賓是一對兄弟,一對言談很有深度的兄弟。
一個月前的演講了,最近忙碌的課業使我無法撥出時間來完成一些這小小的心得。這次的主題是「夢想」,更精確來說應該是「實踐夢想」。昨天剛看完我們的畢業影片 (link),主題也是「夢想」,於是決定先寫這篇心得。
勇敢推薦自己
鄭匡宇老師一開始先提到了「搭訕」,大家對於搭訕好像都停留在負面的意象。而他所謂的搭訕是什麼?對愛情、事業,勇敢的推薦自己(類似這個意思,但他實際用語不是這樣)。鄭匡宇大師告訴了我們搭訕的好處,除了有機會把到妹以外,也可能有機會賺到錢。然而最重要的是,可以不怕挫折。為什麼呢?因為搭訕不可能每次都成功,當失敗時,就勇敢追尋下一個。他說了許多他勇敢推薦自己的例子,都很好笑。例如:打電話給各機關,自己說要去演講!
其實,我還滿認同這個觀點的,我自己也是很愛交朋友的人,很喜歡主動去認識他人。只不過,我對於認識女生還是會比較害羞就是了。我通常都用 social 或裝熟來形容我的行為,都認識男生比較多,用「搭訕」這一詞的話,好像也怪怪的啦。
適當美化自己
鄭匡宇老師說要懂得美化自己,隱惡揚善,但不吹噓。他舉了個很好的例子:
他這次受邀來成大的學生論壇演講,而學生論壇另外也邀請了蔡英文教授、曾志朗院士、Mr. Jamie、大支。Mr. Jamie 大概很多有想創業的朋友都會知道,而大支則有在聽饒舌音樂的人也會知道。但蔡英文教授曾身為總統候選人,論知名度來說是五位中最高的。而曾志朗院士不僅是位出色的科學家,也曾任教育部部長,知名度也非常高。於是,他可以在他的履歷中加上「曾與蔡英文教授與曾志朗院士一同受邀參與成功大學學生論壇講座。」
哇靠!這樣寫感覺就好威啊!!
重新定義
鄭匡宇老師提到了他就讀博士班時,論文寫不出來的經驗。他說在場如果有研究生的話,應該都有相同經驗,就是,論文寫不出來時,反而會開始思考人生,思考自己為什麼這麼做。這時,就會開始做一件事情-就是「不寫論文」。當時,他就買了一卷錄音帶(tape)。這卷錄音帶是 Anthony Robbins 的 NLP (Neuro-Linguistic Programming) 教材,這教了他重新定義寫論文這件事情,他說他就把論文寫出來後的願景想像出來,當你有個美好的願景時,就會拼了命的去做。
這邊同時想到一位學生的發問,問題是「該如何避免負面的思考?」鄭匡宇大師的回答是「不可能。」每個人思考的方式都會受到成長的環境影響,例如:一個備受父母寵愛的孩子,若是他提出一些較為冒險的事情,父母就會馬上阻止他,甚至潑他冷水。久而久之,這孩子就會越來越容易覺得自己不行。若是父母長期下來都說去試試看,久了,這孩子就會變得更加有自信。
但我個人的看法是,正面思考與負面思考應該並存。就跟看待事物一樣,不能只從一個面相來看待,應該多面相的去面對。而正面思考,或許能使我們感到安心、快樂,但是,這樣的心態會不會使我了失去了「危機意識。」會使我們感到不安的危機意識,必定是個負面思考。常聽到要「往好處想」,這就鼓勵正面思考。是不是也常聽到要有「危機意識」,這不正是鼓勵要有負面思考嗎?!我認為,在遇到困難時,或許可以先以負向思考來起頭,你會知道最嚴重的後果。但更重要的事情是,別被負面思考嚇著了。別逃避,勇敢面對吧!正面的思考,有助於減緩不安,產生盼望與遠景,此時就以正面的態度來面對。
夢想是累積而來的
夢想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憑空出現的,是每個人由自己生命中的點點滴滴所累積而來的。夢想也絕對不會只有一個,每當完成一個夢想,就應當會出現下一個夢想。
Do something
關於夢想,我們往往老是思考自己「想」做什麼,但卻也只是一直想啊想的。不如起身做些我們「能」做的。從能做的事情中成長,漸漸邁向我們「想」做的。
這就跟我們常聽到的「做而言不如起而行」一樣,夢想是要拿來實踐的,不是整天掛在嘴邊講。學生代表提到了,很多人都會說自己有夢想,而往往真的只是掛在嘴邊,從來就沒有努力去實踐。只不過當做是個社交話題,由於我們的社會好像把夢想給過度包裝了,讓人似乎覺得好像有夢想的人比較酷。
認真過每一天做好每一件該做的事情,就對了。
人生就像是正弦函數
「生活就像一架鋼琴:白鍵是快樂,黑鍵是悲傷。但是,没有黑鍵的鋼琴不能合奏出美妙的音樂。」-網路轉錄
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驗,在參與活動,或是邁向某個目標時,往往會在達到目標的那一刻,獲得最大的滿足。然而,隔天的心情卻往往跌落谷底。因為那曾經最重要的,從生活中被抽離了。
而學生代表也有過相同的經驗,於是他找了一位教授談。那位教授告訴他,人生就像是個曲線,不可能永遠在高點。當你在高點時,一定會掉下來到低點。而你在低點時,會努力衝向高點。所以,當我們完成了一件事情或是一個夢想,不應該覺得自己已經沒有目標而持續低落,而是需要找尋下一個夢想,繼續前進。
若是我們一直處於高點,那麼將沒有低點,既然沒有低點,那何來高點?換句話說,就是一直在低點,因為沒有高點。這樣只不過是條水平線罷了,那將是平淡無奇的人生。
不一定要放下一切
鄭匡宇老師認為,追逐夢想不應該放下一切。其實是可以並進的,鄭匡宇老師的夢想是當主持人,而他現在在韓國當教授,他認為他仍然需要韓國教授的工作,來維持生活,讓他往夢想前進。假若放下一切冒然追逐夢想,或許會產生更多問題,出現更多阻礙。
你的夢想不一定是你的
如同前面所說的,這個社會過度包裝了夢想的價值。於是,很多人也開始找夢想,可是往往也只是隨波逐流。而那夢想根本不是出自你心裡的,只是將他人的期望轉變成自己的夢想。
而當這夢想不是出自於自願時,這個夢想真的能幫助你嗎?「有夢最美」這四個字很常聽見,但不是自己的夢想,一點也不美也沒有意義,只是個枷鎖。
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想想,你的夢想,真的是你想要的嗎?或是壓力下的產物?
慾望與夢想
「對大部分人而言,真正的危險並不是目標設定過高,無法達成;而是目標設定太低,太容易達成。」-米開朗基羅
夢想-心中想要的事;慾望-心中想要的事。
夢想跟慾望看起來似乎是同一件事情,聽完蕭瓊瑞教授的解說後,我個人的看法是:慾望通常訂定的太大太遠,而夢想應該是生活中的累積,一點一滴所組成的。
像我說我的夢想是改變世界,這就叫做慾望!我另一個夢想是環遊世界,這應該也是慾望!看來我太貪心了,還是找些比較小的目標一步一步前進。但需謹記開頭米開朗基羅,不要給自己太低的目標。
從人生就像是個正弦函數來看:
目標越高,目標的振幅也越高。而高到遙不可及的目標,目標的波長也越長,甚至比你的人生還長,而永遠到不了波峰。
路是人走上去的
「冒險一試是值得的。如果赢了,你會得到快樂;如果輸了,你會得到智慧。」-網路轉錄
「路是人走出來的」這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。一片草原上,如果每天都有人從中間走過去,漸漸的會發現,那地方的草越來越少,形成了一條「路」。而往後要走過這片草原的人就會知道,那邊有一條路存在。
蕭瓊瑞教授反駁了這句話,他說如果路是人走出來的,那大家等一下都從牆壁出去,來看看路會不會出現。他說,路其實一直在那,人只是「走上去」而已。而本來看似不存在的路才漸漸顯現。
雖然他的例子有點像是在玩文字遊戲,但他這麼說其實也滿有道理的。我個人的看法是,路是在我們走上去後才會出現的,當我們一直躊躇於原點不肯踏上那條看似不存在的路時,那麼這條路就永遠不會出現。其實,也是勉勵大家不要空談,要實際行動。
你什麼都不是
這個小標題下的好像在罵人,但也的確是在責備,這是很多人都有的問題。你什麼都不是,不是要說「你算什麼?」而是「不要畫地自限」。
之前在「接受與改變」的文章中也有提到一樣的問題。很多人唸了什麼就把自己當做什麼了,因而排斥其他事物。很多唸理工的排斥人文,也很多唸人文的排斥理工。但我認為,我們應該學會用不同的立場來判斷各種事物,以及學會對任何事物都能有自己的想法,而不是跟我無關就不在乎。如今,我們應該保有自身的專業,再去涉略其他領域,利用自身的專業,為其他領域注入嶄新的能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