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晚上的演講「十件趁年輕非做不可的事情」,講者褚士瑩老師。聽說國文課有教過他的文章,但沒印象就是了。這系列的生涯規劃講座,論「演講標題」來說,這是我最期待的一場,既然是最期待的,那麼也是最怕會失望的。

整場演講,毫無冷場!句句都是要點,句句都有收穫,當我看到時間已經八點時,我真希望時間可以停下來,聽更多他的經驗他的分享。

出國生活三個月(自我價值)

travel

(photo credit: Kuster & Wildhaber Photography, CC-BY-ND 2.0)

雖然說是出國生活至少三個月,但其實重點是找出自我價值。或許會有人說,人不該用價值去衡量,人是無價的。這麼說也是沒錯啦,但出了社會薪水就是你的價值,難道要跟老闆說我是無價的,那老闆只好不給你薪水了。

褚老師首先先問大學畢業的薪水,問大家覺得自己畢業後薪水應該多少?!底下聽眾們個有不同的答案,後來問了學校老師(忘了是什麼長還是主任了),他回答「自然科學類約 30,000 ~ 35,000,社會科學類約 30,000 初。」然後問了另一個身在業界的聽眾,他覺得這數字過分樂觀。而這些就是出了社會,你所認定的自我價值

既然是要找出自我價值,跟出國什麼關係?原來是打工度假。褚老師舉的例子說,在澳洲採水果一個月可以有 12 萬的薪水,有人去了九個月,回來存了 90 萬。哇嗚,好多!但當他回到台灣時,他到了劇團當演員,領差不多兩萬塊的薪水。他覺得很快樂,並不會認為自己屈就於現在的工作,而且很快樂。他知道了自己的價值,他知道自己值得 12 萬,從事現在的工作,雖然只有薪水兩萬塊,可是很快樂,因為他花了 10 萬買快樂。

或許前面的數字有點誇張,我自己也是覺得有點誇張,出國打工這樣也賺太多,但我也沒接觸過,不清楚就是了。而且其實有點小矛盾是,難道在國外打工不快樂?!還是在國外不用花錢買快樂?!我認為褚老師舉這個例子的重點就是不要局限於他人給你的價值,要認識真正的自我價值

今天早上剛好在 Facebook 看到以下這則小故事,也太呼應!

人生的價值

小和尚向老和尚請教:「師父,我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麼呢?」

老和尚說:「你搬一塊大石頭,拿到山下菜市場上去賣,假如有人問你什麼價錢,你不要講話,只伸出一個⋯⋯指頭; 假如他跟你還價,你不要賣,然後馬上抱回來,師父就告訴你,你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麼。」

第一天一早,小和尚抱了石頭,興致勃勃地跑到山下菜市場上去賣。菜市場上人來人往,人們很好奇,誰會買一塊石頭呢?

一會兒,一個家庭主婦走了過來, 問小和尚:「這石頭多少錢賣呀?」

小和尚伸出了一個指頭,那個家庭主婦說:「10 塊錢?」

小和尚搖搖頭,家庭主婦說:「那麼是 100 塊錢?好吧,好吧!我剛好拿回去壓酸菜。」

小和尚聽到:「我的媽呀,一文不值的石頭居然有人出 100 元錢來買! 我們山上有的是呢!」

於是,小和尚遵照師父的囑託沒有賣,樂不可支地抱回山上,去見師父:「師父,今天有一個家庭主婦願意出 100 元,買我的石頭。師父,您現在可以告訴我,我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麼了嗎?」

老和尚說:「嗯!不急,你明天一早,再把這塊石頭拿到博物館門口去,如果他還價,你不要賣,再抱回來,我們再談。」

第二天早上,小和尚又興高采烈地抱著這塊大石頭,來到了博物館。 在博物館外,一群好奇的人圍觀,竊竊私語:「一塊普通的石頭,到底有什麼價值,難不成是什麼稀奇呢?只是我們還不知道而已。」

這時,有一個人對小和尚大聲說: 「小和尚,你這塊石頭要賣多少錢啊?」

小和尚沒出聲,伸出一個指頭,那個人說:「1,000 元?1,000 元就 1,000 元吧,剛好我要用它雕刻一尊神像。」

小和尚聽到這裡,倒退了一步,嚇得說不出話!但小和尚依然遵照師父的囑託沒有賣,趕緊抱回山上,去見師父,見到師父說:「師父,今天有人要出1000元買我這塊石頭,這回您總要告訴我,我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麼了吧?」

老和尚哈哈大笑說:「你明天再把這塊石頭拿到古董店門口去賣,但仍然不要賣掉它。你就把它抱回來。這一次,師傅一定告訴你,你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麼。」

小和尚聽後徹夜難眠,只恨天亮的太慢,好不容易到了天亮,他急忙捧著石頭跑到古董店門口,突然出現一名的拍賣師告訴他這是千年不遇的寶石,問他要賣多少錢,小和尚沒出聲,伸出一個指頭,拍賣師說:「10,000 元?」

小和尚搖了搖頭,拍賣師出價說:「100,000 元就 100,000 元吧,我要好好珍藏它!」

小和尚聽了幾乎當場暈倒,趕緊抱回山上,去見師父,見到師父說:「師父,今天有人要出 100,000 元買我這塊石頭,這回你總要告訴我,我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麼了吧?」

老和尚指著石頭打斷他說:「其實,我們並不打算賣它,不過現在你應該明白,為什麼石頭的形狀和外表都沒有變,而你的想法和做法卻再三變化呢?我之所以讓你這樣做,主要是想培養和鍛煉你充分認識自我價值的能力,和對事物的理解能力。如果你是生活在菜市場,那麼你只有那個市場的理解力,你就永遠不會認識更高的價值。 不管你在什麼地方,同樣的你,有人將你抬得很高,有人把你貶得很低,有價值的東西,只有在懂價值的人面前,才有價值。不要管別人怎麼看,關鍵是自己怎麼看自己。總而言之,你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,決定自己的價值!」

我想這則小故事,完完全全能符合褚老師所要傳達給我們的訊息。

找到從事一輩子的運動(健康)

swim

(photo credit: Dave Dugdale, CC-BY-SA 2.0)

這個年代,健康、運動大家都知道很重要。為了維持健康,應該要找到可以從事一輩子的運動,注意關鍵是「一輩子」。這時,褚老師問了大家,褚老師問了大家哪些事可以從事一輩子的運動?!回答有跑步、網球、籃球、游泳(可憐的韋成,講了這麼多次游泳,褚老師都沒聽到,結果別人講就聽到了)等等,更酷的還有划龍舟!也有人講逛街,也有人講逛街,但是逛街是活動,不是運動。

但仔細想想,這些運動真的都可以從事一輩子?!其實不然,跑步、游泳可以,而其他的卻不見得可以。從划龍舟來說,划龍舟要幾個人?那位說划龍舟的同學說要 18 人。每次都要 18 人,一直到老了真的還能找到 18 人跟你一起划龍舟嗎?當然若是你肯定可以,那麼這可以成為你一輩子的運動。這裡要談到的就是,這一輩子的運動最好是一個人也可以從事的。

再來談到網球與籃球等較激烈的運動,其實看到較激烈大概也可以知道原因了吧!就是運動傷害,或許我們現在年輕覺得沒有什麼。當我們在年輕時,因為激烈的運到受到傷害,那麼我們是必須要一輩子面對這運動傷害。假若沒有因為激烈運動而造成傷害,但我們隨著年紀的增長,身體上的器官、骨骼也會漸漸無法負荷激烈的運動。

所以我認為找出一個可以從事一輩子的運動是為了健康,不僅是生理上的健康,還包括心理上的健康(別懷疑)。

交十個一輩子的朋友(友情)

friendship

(photo credit: slalit, CC-BY-ND 2.0)

一輩子的朋友,想必應該是好朋友。褚老師先問了大家,誰有十個好朋友?舉手的人似乎不少,包括了划龍舟的同學,褚老師看到還虧他:「你有十個我一定相信,划龍舟就 18 個了。」台下聽眾一陣哄堂大笑XD。但是,我沒舉手。我不知道,我是不是有這麼多朋友,或是我認定他是我好朋友,但他對我的感覺卻不是這樣呢?我一直認為,人的關係是不對等的,當我們對一個人好,對方不一定要對我們好。可是對我來說所謂的好朋友,這樣的關係會是對等的。我的個性讓我不知道我的好朋友有多少,嗯…這邊扯遠了。

再來褚老師又問父母親們還有十個好朋友的舉手,大概十幾個人吧!最後又問爺爺奶奶呢?這時,只剩下一個人舉手了。這告訴我們,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,我們的朋友可能會漸漸消失。如果朋友太少,那可能很快就消失到沒有了。注意,只是可能。

為什麼朋友這麼重要?人與人之間是靠著互動而存活,或許我們都認為是為自己而活,但其實我們都是為了他人而活。他人的關心,讓我們知道自己的存在。而真心的關心,只會來自朋友與家人。假若沒有朋友與家人,不再為他人而活,漸漸的將無法察覺自己的存在,也容易有了輕生了念頭。

這讓我想到上週六攝影社出遊,那天中午我們到永樂市場吃中餐。吃完中餐是自由活動,我就跟著幾個同伴上了二樓。在那,我們遇見了一位 91 歲的老婆婆。起初我們就到處拍照,突然老婆婆問了我「你們拍照幹嘛?」我回答她「我們在學拍照。」她突然就開始跟我們講述她的一切,說她沒牙齒了東西都沒辦法吃,然後說她很健康,91 歲了不用拐杖也能走路,還能爬樓梯!她講的很開心,感覺很正面。但漸漸的,她開始提到他的家人都走了,她只剩一個人。整天就坐在那一整天沒事做,然後開始說她會一個人死去,她雖然沒有把眼淚流下來,但她眼睛裡的淚珠其實清晰可見。每當講到「死」這個字,都能清楚聽到她聲音的些微哽咽。聽的我心好酸,我們只能一直告訴她要堅強活下去,雖然沒有了家人,但她可以多下樓跟樓下的攤販們聊聊天。然後她又開始說附近的人家都欺負她,說要跟她吵架打架…。又開始說道什麼最多就一條命給他之類的話。無依無靠,也真的讓旁人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麼關心。可惜我們因為要趕行程,只能跟她道別了。與她的對話中,可以感覺她已經好久沒有跟其他人聊天了,我相信我們陪她聊這麼久,她會打起精神的,希望自己這樣是做了件善事 :)。好像又扯遠了…。

回歸正提,褚老師還提到美國的一項研究,這份研究是這麼說的,失去朋友最有效的原因就是「談戀愛」。平均每談一次戀愛,會失去兩個朋友(我記得應該是這樣吧!)。其中一個原因是你的戀人不喜歡你的朋友,此時,就有可能會使得你對那位朋友疏離。然後說美國人常常結婚離婚,所以朋友消失很快XD(當然,這是玩笑話而已。)

反正,多交些好朋友吧!而這件事情並不是趁年輕才需要做,是任何時期都該做的。只是,學生時期,是最容易交朋友的時期,要好好把握!

所以,我個性得多改改了!

欣賞美與藝術的能力(心靈)

art

(photo credit: Wikipedia, CC 2.0)

褚老師問大家有沒有經驗是,來到海生館,但周圍總是會有遊客指著裡面的魚說「蔗沙西米督阿賀」,或是來到美術館,旁邊的阿伯只會對食物的作品或是裸女的作品有興趣。然而,在旁邊的你,是否會覺得有點尷尬呢?!所以培養欣賞的能力,是對他人的一種尊敬,而不是一昧的用通俗的觀點去評論。

然而,培養欣賞的能力我相信不僅僅只是對於他人的尊敬,更可以滿足自身的心靈。德國戲劇家 Schiller 說過:「藝術是感情與理智的調和」。德國哲學家 Schelling 也曾說過:「藝術是於有限的材料之中,寓以無限的精神」。我們常常會用量化的指標來評定周遭的一切,但是藝術該怎麼量化?!心靈的滿足該如何評定?!而藝術的培養必定是長期的,不可能突然拿了一張古典樂來聽,一聽就懂了。如果可以這樣,書店應該會有「第一次聽古典樂就上手」的書XD。但我們也不必說要多麼了解其中的意涵,甚至去了解其中的樂理。長期的接觸,總會有自身的一套感受。

至於 coding 算不算藝術呢?在讀完「駭客與畫家」這本書後,我覺得「是」。現在是「資訊的文藝復興時代」!

P.S. 不過近來,成大電機王駿發教授提出了「橘色科技」的概念,裡頭提心靈感受的量化,有興趣可以參考!我也寫過相關的介紹文章

終身學習與閱讀(生存與成長)

reading

(photo credit: quattrostagioni, CC 2.0)

終身學習,這我想大家都知道吧!我文筆不好,引用別人說的話好了。

佐藤一子︰「我認為『終生學習』應該是人們在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中,去從事廣泛範圍的活動,獲得新的生活或行為模式,以追求更好的生存之道;這就是『學習』所扮演的角色,也是其功能目標。」 蔡培村︰「個人的學習係一種權利,每個人皆應依生涯的發展、社會的變遷、職場工作知能的變化,而不斷學習成長,以開展個人潛能,增進生涯成長的知能,並進而促進自我實現,創造一個學習型社會。」

終身學習不僅僅是學習課本上的內容,包括了生活與社會上的一切。社會一直在轉變,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使我們更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中適應。像達爾文「物種起源」提到的「物競天擇,適者生存。」而天擇的前提是變異,環境會自然的變異,而終身學習的態度可以使我們自我變異(聽起來有點噁),以適合面對不同的環境。

另外,是閱讀的習慣。閱讀是一種自我提昇的方法,也是終身學習的其中一個方法。我們常說「書中自有黃金屋」,以前我是不太信啦,從國中到大一,我看過的書大概只有漫畫吧。大一開始也只看資訊類的工具書,一直到最近大四了,開始接觸了不同的事物,也開始看其他非工具類的書,每閱讀一本,我都覺得自己的心靈有所成長有所收穫。看看我的 anobii 就可以知道我買的書的類型正在轉變 XD。最近有點瘋狂買書,我媽要殺了我了= =。

褚老師叫我們看看書店暢銷書籍都是什麼類型的書。他提到了什麼30 歲就定位、怎麼化妝減肥、投資賺錢等等。其實這些書不是不好,但我們應該往更多面向的學習,不是需要了才學。突然想到,褚老師說到這時,有一位同學竟然噗呲一笑,此時大家都專心的聽講著,聽到她的笑聲真是尷尬。褚老師問她笑什麼,她好像是覺得那些暢銷書很好笑吧。她說什麼排行榜上是什麼「我不可能會愛你」、「步步驚心」,但要她舉第三本時,她說她不知道,還說她不看這些不入流的書。褚老師還虧她,所以前面這兩本你看過囉?!我個人的感受是覺得有點扯,第一,明明就是「我可能不會愛你」;第二,既然可以成為銷售排行的書,我相信他都有它的價值。至少抓住了大部分讀者的胃,那也是這本書這作者厲害的地方。被她說的好像看那些書是個罪過一樣…。

好書爛書,我認為沒有絕對的標準。就像前面自我價值的觀點一樣,價值不是由一個人決定的。從小和尚的故事知道,在不同的環境面對不同的人,任何事物都有不同的價值。再者,提一下我正在閱讀的一本書好了。書名是「如何閱讀一本書」,弔詭的書名。裡面提到,有時候我們看不懂一本書,不一定是作者寫的不好,而是我們的閱讀層次還沒麼高。像我就覺得「如何閱讀一本」好難讀,好深奧,看來我要加油。

話說有學弟看到我在看這本書,就問我「都已經不會閱讀了,怎麼從閱讀中學習?」我想我要反駁一下,其實大部分的人都會閱讀,最簡單的閱讀就是識字,有接受過國民教育的人應該都具備這樣的能力。然而,最難的是能叢書中獲得什麼,作者所要表達的一切都懂了?是同意作者,還是不同意。要表示同意不同意的前提是,你懂了。者笨書我認為他所要傳達的是閱讀的態度,我也才看大概 1/3 ,這是目前讀到的一點小小心得。這本書出版在 1940 年,如今已經 2012 年了,一本存在 70 年而且持續在出版的老書,我相信他有一定著價值在,所以也推薦給大家。

學會面對失去最愛的人(失去)

funeral

(photo credit: Hans Splinter, CC-BY-ND)

面對失去最愛的人,失戀算不算 XD。但我相信,失去家人的感受會更加深刻。褚老師一開始就提了一本書「別以為還有20年,你跟父母相處的時間其實只剩下55天」,在這我直接節錄書籍簡介好了。

2011 年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,台灣男性的平均壽命為 76 歲,女性則為 82 歲,如果你的父母現在已經 60 歲… 20 年 × (26 天 × 2 小時 + 2 天 × 7 小時) = 1320 小時 = 55 天 父母剩餘的壽命,每兩週回家吃個飯,除夕、初一兩天你還能跟父母相處的時光(包括中秋烤肉、清明祭祖)。可能每個人都想過這件事:父母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身邊。但工作總是太忙、週末只想做家事或是跟朋友出去吃頓好的,父母才60歲,身體健朗,走到人生終點看似還有遙遠的20年,其實就算每次過年都回家,你們此生的相處時間只剩下不到兩個月…

相信大家如果看完這本書,以後對回家的態度一定會有所改變吧!這本書也馬上被我納入了欲夠清單。其實褚老師在講述這部份時,我是有點分心的,不敢聽吧。還記得自己決定每個禮拜只要沒有要事就一定回家,回家也幾乎都是待在家中。這樣的改變,其實只因為大一暑假上映了一齣電影-「2012」。我開始想如果要世界末日了,若我不做什麼我會後悔,我想到的就是多陪伴我的家人。還記得我爸媽開車送我大弟到大學時的那天,回程的路上,我躺在後座,爸媽可能以為我睡著了。但我很難睡,所以我有聽到他們的對話,媽媽很難過的說:「搬了新家,但家中的房間都空無一人。」從那一刻起,我就決定只要我有時間,就會回家陪伴他們,爸媽無怨無悔的養大我們,從小到大他們都陪伴在我們身邊,是我們的成長的支柱。如今他們需要我們的陪伴,我們不是也應該做些我們該做的事情。

但從這裡也可以看出,我害怕失去。從小到大,我也沒有任何失去親人的經驗,頂多就只有失戀而已= =。失去是必然會發生的,我想我也需要調整好心態來面對。若不能面對失去,將會因為失去的痛苦而墜落。我認為,面對失去最有效的方法是不要讓自己後悔,盡自己最大的努力。

其實這跟面對死亡一樣,四月要去泰國,據說有一項從 56 層的高樓滑翔而下的活動。其實我是怕的要死,某一晚還因為一直想著這件事情而失眠(天啊!我真可笑!!),我一直思考我怕什麼。我想我是怕死,我開始找尋怕死的心理因素。我查到的是,因為有遺憾。所以只要做到死而無憾,自然就不會害怕死亡了。

成為專家(專長)

professional

(photo credit: Wikipedia, CC 2.0)

褚老師告訴我們要成為某一件事情的專家,什麼事情都可以,不一定要是大眾所追逐的專長。在怎麼微小的專長,都會有需要該專長的人。褚老師舉了個例子-遺物整理商,可以參考這本書「遺物整理商看見了」。 遺物整理,或許我們從來沒想過有該職業,但就代表沒有人需要嗎?另外還有一個例子是-江醫師的魚舖子

江守山醫師目前為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,因此讓曾經是藥罐子的江守山醫師,立志要為病患治療疾病,並找到防患未然的方法,於是江醫師開起魚舖子,賣起無污染的檢驗合格漁貨。

許多人或許會覺得好好醫生不當,幹嘛去賣魚。但江醫師利用他的專業,為人們帶來更健康的未來。或許他生意沒有菜市場的魚販好,但總是有人願意用更多的金錢買健康。只要向他購買的人數夠他生活夠求溫飽,對他來說或許就夠了。就像前面自我價值說的,他當過一生知道自己的價值。如今他願意把部分的價值拿去換取他的想,人類的未來。奉獻的精神我想他心靈上一定得到了更大的滿足,他應該也覺得值得吧?!不然怎麼還在賣XD

這也讓我想到去年十月去世的名人-Steve Jobs。不得不說他是行銷專家,iphone 不是第一隻智慧型手機,在 iphone 出現之前,人們都不覺的自己需要智慧型手機。但因為 iphone 的出現,人們發現了自己就是需要這樣的東西,儘管他們不是真的需要。Jobs 無疑可以說是一位販賣願景的專家。

為什麼要成為專家?這也跟前面的自我價值有關,當你成為某一類的專家,在相關的領域中,你就有更高的價值,也會加強對自己的認同。

接受自己的一切(自我)

self

(photo credit: Maria Morri, CC-BY-SA 2.0)

褚老師先問了大家:「有沒有買過福袋?是不是常常裡面會出現你覺得喜歡,但也出現了你非常不喜歡的東西?如果要你拿去交換一個,你願意嗎?」大部分的人不願意吧,因為,有喜歡的東西。就跟人生一樣,你的一生中總有你滿意的地方,這裡不僅包括外觀上,還有父母朋友等等周遭的環境。常常在新聞上看到許多「人生勝利組合」,如果要你跟他交換人生,你真的願意嗎?別忘了,一旦交換,你的朋友你的父母家人就連你最愛的那條狗,都會消失,你要過的是別人的人生,不再是自己的。這邊推薦兩齣電影「千鈞一髮 (Gattaca)」與「楚門的世界 (The Truman Show)」,滿適合用來了解自我的重要。

接受自己當然包括生理上的部份,或許有人會去整形,整形後或許也備受大家的青睞。但是,你能忘記你曾經整形過嗎?你永遠會記得自己整過型,這不是真正的自己。楚老師又舉了個例子,就像你拿了個盜版的名牌包,或許別人看起來是真的,但你自己還是會知道自己拿的是盜版的。這不是在抨擊拿盜版的人,而是拿盜版裝虛榮的人,這樣只會更自卑;若只是覺得不錯用,或只是喜歡但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購買,那我到認為沒差。當然,經濟能力不錯也不需要現富。

養成手作習慣(失敗)

hand-made

(photo credit: t-mizo, CC 2.0)

現在的人,手往往都只拿來打電腦。上帝賦予我們雙手,是要我們用雙手創造美好。如果只是打字,說不定哪天猴子也會,然後中山大學可能就被猴子佔領了!!!我們越來越少動手創造,只會讓我們對於創造更生疏,也增加失敗的機率。而失敗,可能就這麼阻礙了我們的進步,使我們對於使用我們的雙手感到恐懼。我認為褚老師這裡想傳達的是-不要害怕失敗。

曾經動手製作東西的人一定有失敗的經驗,然而他們會會因為失敗就停止創作嗎?有些人會,有些人不會。而這就是關鍵所在,我們應該要培養不怕失敗的心態。

其實我本來想問 coding 算不算手作阿,可是當他說我們都只會打電腦時我就不敢問了。

清楚表達自己的訊息(傳達)

hand-made

(photo credit: t-mizo, CC-BY-SA 2.0)

清楚表達才會有有效的溝通,誤會往往發生在不良的溝通,而不清楚的表達是造成不良溝通的主因。常常吵架時,某一方能會先說出「你不懂啦!」而導致雙方對於特定的話題有著禁忌。而說出「你不懂」的人,往往是自己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。所以他人當然不懂,只有自己懂。

先承認我就是那種人,一直想學習加強表達的能力,我認為教學是個練習的好方法。因為要教導他人,你必須先自我消化整理。當學生真的不懂,提出反饋,就會發現自己的表達方式哪裡不好。有時間的話,真想找個機會開些經驗分享給學弟妹們。其實,我決定寫部落格的原因就是這個。所以我部落格沒有放廣告,因為我不想傷大家眼睛又讓大家幫我賺那點小錢,而且我部落格也沒啥人看,廣告收入大概只能一年一塊美金吧,都已經夠少人看了,還放廣告嚇跑人 XD。

以上就是關於昨天的演講的一點點小心得,昨天得到的收穫太多,有點來不及消化,加上睡了一覺有些其實不太記得了。然後文筆不佳,思考邏輯不好,傷眼請見諒!

最後,在網路上看到「藝術是心靈的加油站,閱讀是知識的加油站,娛樂是感官的加油站,飲食是身體的加油站。」好好為自己的身心加加油吧!